帝神算命网 > 算命 > 算命综合 >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三)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三)

时间:2024-06-05 作者:帝神小编 来源:帝神算命网

第六章 运气学说



在医学上的运用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大致不外以下两个方面:


①运用运气学说来分析和推测气候的变化及其对疾病发病的影响;


②根据某一时期如年份、年分步、月分步等气候变化的特点估计某些疾病发病和流行的大致情况,并参考其发病和流行趋势采用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于运用运气学说来分析和推测气候的变化,已如前述。现仅就五运与发病、六气与发病,以及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等,概括地加以叙述。


气候有常变和异变,常变是指每年气候有规律的变化,主要由每年的主运主气所决定;异变是指每年和各年气候的特殊变化,主要由客运客气加临所决定。这两种气候变化一般地说,它们对人体的发病均有影响。但前者影响轻微,多属一般性的发病;而后者影响重大,多属一些特殊性的发病。例如从五运的主运发病来说,按前面所述,运每年分为五步:初运为木、为风、为春,在人体为肝;二运为火、为热、为夏,在人体为心;三运为土、为湿、为长夏,在人体为脾;四运为金、为燥、为秋,在人体为肺;终运为水、为寒、为冬,在人体为肾。因此,在春季肝病较为多见,在夏季心病较为多见,在长夏脾胃病较为多见,在秋季肺系病较为多见,在冬季则伤寒、寒痹等寒性病证较为多见。又如从六气的主气发病来说,按前面我们所说的一年中气分六步:初气为厥阴风木、为初春,在人体为肝,故疾病中肝病较多;二气为少阴君火之热气、为暮春初夏,在人体为心,故在疾病中心脏病较多;三气为少阳相火之火气、为夏季,故发病中心脏病和暑病较多;四气为太阴湿土、为暮夏初秋,在人体为脾,故在疾病中脾之病较多;五气为阳明燥金、为秋冬之问,在人体为肺,故在疾病中肺病较多见;终气为太阳寒水、为严冬,在人体为肾,故在疾病中伤寒、寒痹等较多见。这就是主运主气与发病的一般规律。下而要着重论述关于客运的太过不及和客气的盛衰以及客主加临的特殊气候变化的发病吸其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六气的盛衰与发病


人生存于气交之中,外在气候的变化必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五运的太过不及、六气的盛衰以及运气相合后的相助被抑来复等,都有可能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功能或致使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其影响与致病途径,一般地说不外气候作用于相应本脏而发病,气候作用于所胜脏而发病,气候作用于脏之后引起所胜或本气之子的复气来临而发病,气候作用于体表、经脉、脏腑的表里关系而发病。这些发病及其轻重和证候差异,主要决定于五运六气之属性、运气生化克制关系和人体素质等。例如:运的土湿太过,则影响本脏脾的功能而发为本脏湿盛腹泻等症;土湿过盛,土克水,土湿伤肾阳而发为肾阳不足的小便不利、水湿泛滥等症。但水之子为木,木能克土,故在一定条件下水之子木又来复,对所胜之土湿进行报复而加以克制,从而又可发生脾的病证(如肝阳上亢之脾不健运等)。又如运的寒水太过,寒水袭表而发为表寒证,进而发为太阳经脉病变,进而由经脉传人本腑而发为膀胱蓄水、蓄血之腑证,进而脏腑表里相传,即由太阳膀胱传人少阴肾而发为少阴寒化证等病变。现就运气与发病关系分述如下:



(一)运的太过不及与发病


运有平气与太过不及之分。一般地说,平气影响较小,但也可发病,如敷和之纪(木运之平)的“里急支满”、升明之纪(火运之平)的“啊瘛”、备化之纪(土运之平)的“痞!’、审平之纪(金运之平)的“款”、静顺之纪(水运之平)的“厥”等。而运的太过不及属于气候异变,故对人的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较大。例如:


(1)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若本脏患病,多有易怒、眩晕、胁痛、吐甚等症。若木气太过而脾土受邪(术克土),则人多患飧泄、食减,体重无力、烦闷、肠鸣、腹支满等症。但若至秋令,土之子金乘其盛而来复之,则又可伤肝而肝反病。木运不及,肝气不足,本脏多有胁肋小腹疼痛等症。木气不及,则煤气(金气)流行,所不胜之金气迫凌刚木(金克木),故人多患中气清冷、肠鸣、溏泄等症(肝木木已不及,又有金气迫凌,则其子之火气也微弱而不足以温煦脾土)。术气不足,其所不胜之金可乘而制之,但胜之下必有负,故木之子火又可乘金之虚而复之(如春天木气不及而金气乘之,但至春夏之交火气当令时,则火又来克金,此所谓。孤虚旺相,之理)出现炎暑流火,人多患寒热、疮疡、癖疹、痈痤等疾病,以及咳嗽、流涕等肺金被克之症。



(2)火运太过,则炎暑流行:,若本脏患病,则多有胸中疴、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问痛、两臂内痛、身热暑痛(火亢伤水),以至热流周身而发为浸淫疮。若脯金受邪(火克金),则多患病疟(热留腠理)、少气、咳喘,如肺之阳络受伤则血溢于上而吐血、衄血,肺之阴络受伤则血泄注于下而便血、尿血等。若火庸伤金进而灼劫肾阴(金生水,金伤则不能生水),则有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痛等症。若至冬令,金之子水气盛而来复之,则又可伤心而心反病。火运不及,若本脏患病,可有昏惑健忘(火不足而心神溃)等症。若所不胜的水气来乘(水克火),则寒气流行,人多患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郁冒朦昧(眼花眩晕)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为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等症。火不足,水来乘而制之(水克火)。但火之子土又可乘水之虚而复之(如夏季火气不及而水气乘之,但到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时,则土又来克水),人患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痉挛痿痹、足不任身等症。


(3)土运太过,则雨湿流行。若本脏受邪,则多有肌萎、足痿、行善瘿(战僳挛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脾湿过盛不能输布水津而发为饮,不能运化则中满食减)、四肢不举等症。若肾水受邪(土克水),则多有腹痛、清厥(厥冷)、意不乐(肾藏忐,志不舒则忧郁不乐)、体重烦冤(肾乃气血之生源,人之行动有赖于气温、血濡,今肾水受邪,气血之源不足,气不足则体重而行动不便,阴血不足不能济阳则阳亢而烦冤)。若至春令,水之子木气盛而来复之,则可伤脾而脾反病。岁土不及,本脏患病多有留满否塞等症。若所不胜的风木之气相乘(木克土),则人多患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风胜燥化伤津而筋骨失养,故筋骨摇动)、肌肉润酸(肌肉跳动瘦痛)、善怒、病寒中等症。岁土不足,术来乘而制之(木克土),但土之子金又可乘木之虚而复之(如在长夏,土气不及,则木气来乘,但到秋季金气当令时.则金又来克木),故有胸胁暴病而下引少腹、善太息(呼气多吸气少而长}气)、食少失味等症。


(4)金运太过,则煤气流行,若本脏受玎15,多有喘效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脯箭皆病(金病,不能生水,致肾阴不足,故尻阴股膝以下皆病)等。若肝木受邪(金克木),则多有两胁满痛引少腹、目赤病、眦疡、耳无所闻,以至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脏胁痛不可反侧。若至夏令,木之子火气盛而来复之,则可伤肺而肺反病(如咳逆甚而血溢)。岁金不及,若本脏受邪,可有咳喘等症。若所不胜的火气相乘(火克金),则人多患肩背管重(闷重)、鼽嚏(鼻塞流涕者为鼽)、血便注下(火迫血下注)等症。岁金不及,火来乘而制之(火克金),但金之子水又乘火虚而来复之(如在秋季,当金运不及时,则火气来乘,至冬季水气当令时,则水又来克火),出现口疮、心痛等症。



(5)水运太过,则寒气流行。若本脏受邪,则可有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水邪泛滥,土不能制水,则腹大胫肿;水气上逆,则喘咳;太阳之气生于水而主表,今水泛则源竭,使太阳之气无从资生,致表阳虚而汗出憎风)。若邪害心火(水克火),则多有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上乘迫心气而外炎,则身热、烦心;水火不交,则躁悸;阴寒盛,而厥逆于上;水寒之气过盛,则三焦火衰,故上、中、下寒;心神不宁,则谵妄)。若至长夏,火之子土气盛而来复之,则湿邪可伤肾而肾反病。岁水不及,本脏可发干燥枯槁等症。若所不胜的土气相乘(土克水),则人多患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骨痛发、帼瑞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肘肿等。岁水不及,土湿之气乘而制之(土克水),但水之子木又乘土之虚而复之(如冬季,水气不及,则土气乘之,但当春季木气当令时,则木又来克土),疾病多有而色时变,筋骨并辟、肉帽瘛、月视硫疏、肌肉疹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明气动.则面色时变;井者,拘挛,辟者,刑伤也;畹梳者,日不明也;肝气发于外,则肌肉风疹;肝气发于中,则痛于心腹)等症。


从上述看出,运的太过或不及,都有胜气(太过之本气或不及之所不胜之气)、所伤之气(太过的我克之气或不及的克我之气)和复气(太过的所胜之子气或不及的本气之子气)三者。此三者皆可使人体发病。其发病规律与五行生克关系有关,其发病情况又与人体的素质有关,因而在发病的脏腑和病症上也各不相同。概括言之,其发病不外有本脏自病、所胜他脏之病和复气所伤本脏或他脏之病。兹列表分述于后,如表28、表29。



上进发病内容可参阅《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关部分。从中可看出有关运的发病主要有三个方面,因为运有太过不及,从而产生了胜复之气,太过者则气胜,胜若无制,则伤害甚;不及者则气衰,衰若无复,则心败乱。如木胜肝强,必伤脾土,肝胜不已,燥必复之,则肝伤亦自病;如木衰肝弱,必有燥胜伤肝,燥胜不已,火必复之,则肺受邪而反白病。其他脏腑之强弱胜复及所病亦然,此发病规律虽以发运而言,然而年的分步的运太过不及亦然。



关于复气之说,有认为甲丙戊庚壬阳年为太过,无复;而乙丁己辛癸阴年为不及,有复。我们认为,不及之运有复气,而太过之运也有复气。如愫问·五常政大论》中就说过:“发生之纪不务其德,则收气复……”,此言木气太过不已,胜之下必有负,到一定时令,则秋金之气来复G这说明太过之运也有复气,只是太过之运的复气为五行承制规律之复气,而不及之运的复气为子为母报复之复气,此二者虽一为承制、一为报复,但它们均应属复气之列。


(二)气的发病及其治法


气有司天在泉及其阴阳属性的不同,而且它们逐年轮转,形成了气候上的偏盛偏衰,从而也影响人体可发为某些疾病。其致病规律仍是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其发病类型主要取决于六气的司天、在泉、客胜、主胜、胜气、复气和运气相合等不同情况。根据僚问·至真要大论》、愫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关气的发病和治药的论述,我们进行了综合并分列于表30、表31、表32、表33 0另外,在檬问·五常政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还有脏气上从的发病和邪气反胜之治,该两部分内容因其有证无治或有治无证,故未列出。至于上述运的太过不及之发病虽然也无治法而我们却全部列出者,乃因《内经》中它们全属有证无治,读者可自揣耳!


为使读者对表中所列病证及其治药有所了解,下面根据我们粗浅的认识作一简要说明:


在表30中,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厥阴属风木之气,故风气淫胜;风木所胜者为土,而土之在脏属脾。所以,风木淫胜则脾土受邪而发为骨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泻腹胀等肝脾病证(包括肝脾之经脉所过处之病变)。治法上,一般分“平”和“治”,因天气在外、地气在内,司天之气为淫胜于外而在泉之气淫胜胜于内。故在治法上,对司天之气胜的用“平”,平其上而使之下;而对在泉之气胜的用“治”,治其内而使之外,这是对于六气过胜之治法总则。因此,对厥阴司天的风气淫胜于外所致的以上病证则平以辛凉,辛为肺金之味、凉为肺金之气,以辛凉扶肺金以制肝木之胜;其佐以甘苦者,甘人脾以生肺金,苦为心火之昧,火能克金,以阱辛之太过。所以甘缓之者,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且有食气人胃能淫精于肝之意;以酸泻之者,因酸为肝术之本味,酸主收敛,故用酸敛肝木之过亢以达其疏泄之本性。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少阳属火,火气淫胜而伤及气分则注白,伤及血分则注赤;热在下焦,则溺赤、血便等。在治法上,因火气淫胜于内,放治以成冷,咸为水之昧、冷为水之性,水能克火,以咸冷制其淫胜之火气。所以佐以苦辛者,苦能泄、辛能散,以苦辛泄散淫胜于内之火;以酸收之者,酸乃木昧,木生火,以酸收之使火归原;以苦发之者,苦可使内郁之火热发泄于外。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少阴属热气,热气淫胜则肺金受伤,故发为胸中烦热、嗌干、右去痛……喘咳等热伤肺经之证。治法上,因热气淫胜于外,放平以水性之咸寒;其佐以苦甘者,甘能胜咸以防咸之太过,苦能泄其热实。所以以酸收之者,酸为木味,术能生火,以酸收之使火归原。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阳明属燥金,燥气淫胜则风木受邪,胆为阳木、肝为阴木,故病发有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等胆气不舒之症。肝经之脉循喉咙,肝木闭郁,则嗌干;少阳之气郁,则身无膏泽;足外反热者,因足外侧为胆经所过之处。故在治法上,因燥气淫胜于内,燥为金凉之气,火能胜金,而苦温属火之性味,故治以苦温;其佐以甘辛者,木受金伤,以甘缓之,辛为金味,辛可宣散肺金,故以辛泻其肺金之实。所以以苦下之者,因燥结不通、邪实于内,故以苦寒下之。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阴属湿气,湿气淫胜则肾水受邪,故发有肘肿、骨痛阴痹、腰脊头项痛:湿盛于上,则时眩;肾主二阴,肾伤于下则大便难;胃气未伤,故尚有饥感,而脾为湿困,故不欲食;肾水受伤,阴不上济于肺,肺热叶举,则咳唾有血;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气虚而发为心为悬。在治法上,因湿气淫胜于外,故平以苦热,苦能燥湿,热熊胜寒湿之气;其佐以酸辛者,酸为木味,木能制土,辛为金昧,金能制术以防酸之太过。所以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者。因苦能燥湿,淡能渗湿6若湿胜于上而成热者,则治以苦温使其燥,佐以甘辛使其散;以汗为固而止者,《金匿要略》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癔。”此治水湿之要法。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太阳属寒水之气,寒气淫胜于下而自伤,故发为少腹(为肾与膀胱之所在),痛控睾、引腰脊(为太阳之经脉所过),上冲心痛、血见(肾脉络于心),嗌痛、颔肿(肾与小肠之经脉所过);故在治法上,寒气淫胜于内,寒为水气、.甘为土味,而土能制水、热能胜寒,故治‘以甘热;其佐以苦辛者,《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以以成泻之者,肾欲坚,而咸能软坚,故为泻:,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少阳属火气,火气淫胜于上,则头痛;火气淫胜于腠里之问,则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火气上淫,则色变黄赤;火迫金水外溢,则肘肿;火气上逆,则腹满仰息;火气下迫,则注泄赤白;火气郁于血脉致血脉凝聚不通,则发为疮疡;火气上迫于心肺,故有咳唾血、烦心胸中热、鼽衄。故在治法上,火气淫胜于外,则平以成冷,盖咸为水味,水能制火,冷能胜热;其佐以苦甘者,苦能泻火之实,甘能缓火之急。所以以酸收之者,因火盛则散越,而酸为木味,故用酸味滋补肝阴以收敛散越之火;以苦发之者,苦能发泄火之郁伏;然发泄太过,未免伤气,故又以酸复之。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厥阴属风木之气,风木之气淫胜,脾胃之土受邪,阴阳相搏,则洒洒振寒;阳郁而欲伸,则发为善呻;阳欲引而上,则发为数欠;肝经之脉贯鬲布胁肋,风淫胜而肝自病,故有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身体皆重等,皆属脾上受邢之症。故在治法上,风为木气,金能胜木,故治以半凉,盖辛为金之味、凉为金之性;其所以佐以苦甘者,莆能胜辛、甘能益气,以防辛之太过反伤其气;所以以甘缓之、以辛散之者,愫问·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木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阳明属燥金之气,燥气淫胜,则肝胆之木受邪,故病发有左脑胁痛、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而尘、男子痴疝、女子少腹痛、目昧眦疡;肾脉与肝棚通、肝木有病也连及腰脊而作痛;感而疟、咳、腹中呜、注泄鹜溏等皆属燥金清凉之气浸淫于中之症。故在治法上,平以苦温,盖苦温能胜清金;其佐以酸辛者,酸能收、辛能散,肺金之气胜而郁滞,故以酸收之、以辛散之;燥气结于内,故以苦下之。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少阴属热气,热气淫胜,火气奔动,则发为腹中肠鸣;火性炎上,则气上冲胸;火邪乘肺,则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金水受害,阴阳相争,则恶寒发热为疟;热甚阴虚而畏阳光,故目瞑;热入阳明之经,故有齿痛、顺肿;热在下焦,故少腹肿痛;热在中焦,则腹大。在治法上,热淫于内,故治以水味水性之成寒,盖水能胜火;其佐以苦甘者,盖苦能泄火之实、甘可防咸之过;所以以酸收之者一,酸为木味,而火生于木,故用酸味以收火归原;所以以苦发之者,乃苦可发泄内郁之热。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阳属寒水之气,太阳本寒而标热,故病发为反其本而为标热之症,如痈疡、呕血、血泄、鼽衄、胸腹满;太阳本寒,寒气淫胜,上凌心火,迫火上炎,水火相争,则发为心厥痛、眩仆、而赤目黄、色焓、善噫、嗌干、渴而欲饮;心包为心之外围,可代心受邪,故当心病时心包络亦病,出现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等,其发病之处也屈心包络之经脉所及。在治法上,辛能散寒、热能胜寒,故平以辛热;其佐以甘苦者,甘为土味,甘益脾土,土胜可以制水,苦为火味,苦益心火而生脾土以制水;所以以成泻之者,成为水味,.水性就下,寒求之气淫胜而上溢,故以咸的就下之性而泻之。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太阴祸湿土之气,土能克水,湿土之气淫胜于内,则三焦、肾、膀胱之水脏均受邪。,故发为耳聋浑浑痒痒(耳不聪),嗌肿喉痹(属三焦经之病变)、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肾阴虚之症)、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胆如结、如别(均属膀胱经之病变);寒湿乘心,则发为饮积心痛。治法上,治以苦热,盖苦燥皆能胜湿;其佐以酸淡者,酸为木味,木能制土,淡能渗湿;所以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者,盖取其苦性燥湿、淡能利窍之意。


表31为客胜主胜的病治,客是指司天在泉之六气,逐年轮转;主为一年四时六步之六气,年年不变。司天之客气主上半年初至三气,在泉之客气主下半年四至终气。所谓“客胜”,是指司天在泉之客气胜和分步的客气胜;“主胜”,是指四时六步之主气胜。这里所滑“胜”,仍是以五行生克为依据,若客克主则为客胜;客与主为母子关系则为同气,亦为客胜;若主克客则为主胜。所谓司天的客气胜,是言当年客气的司天之气和客气的初至三气胜过了主气的初至三气,或客气的初至三气与主气的初至三气为母子关系:在泉的客气胜,是言当年客气的在泉之气和客气的四至终气胜过了主气的四至终气。


例如在表31中,厥阴司天的客气胜:厥阴风木之客气加于上半年初至三气的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主气之上,木能生火,所以客气与主气属母子关系,为术火同气,为客胜。厥阴风术之气胜于上,则病发为耳呜掉眩;厥阴之肝脉贯鬲注肺,若肝木之气胜而上逆影响肺金之肃降,则肺叶上举而为薪。



厥阴在泉的客胜:厥阴风木之客气主后半年,后半年客气的四气为阳明燥金、五气为太阳寒水、终气为厩阴风木。风为阳邪,厥阴肝主筋,若风木与燥金相合,风从燥化,则筋燥而发为关节不利之症;太阳为诸阳之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若寒气淫胜于内而太阳之阳气受邪不能养筋,即可发为在内为颈项拘瘛之痉症;厥阴肝主筋,厥阴风木之气胜而燥化,即可发为在外为不便(筋骨不利)。故在治法上,因厥阴风木之气胜,而厥阴风木之性宜以疏泄为顺,辛能疏散,故以辛补之;厥阴风木为生发之气,生发过甚则气上逆,酸可敛其上逆之气,故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姒甘缓肝之急。



厥阴司天的主胜:厥阴为风木之气,厥阴司天之气主上半年,而上半年的主气之初至三气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厥阴、少阳在脏腑为肝胆,其部位在胸胁。主胜即厥阴风木之气胜和少阴少阳火热之气胜,若少阳火气胜则发为胸胁痛,若少阴君火胜则舌难以言。


厥阴在泉的主胜:厥阴在泉之气主下半年,而下半年主气的四至终气为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太阴主湿、阳明主燥、太阳主寒,今主胜者,即湿燥寒三气皆胜,若寒湿胜而浸渍筋骨,则筋骨繇并(繇者,摇也,盘骨摇缓不能收而站立不稳);若寒湿胜而浸渍腰腹,则腰腹时痛。故在治法上,其泻以酸,其朴以辛。盖木性升发,酸则反其性而收之,故言泻;辛能助其升发,故言补。



少阴司天的客胜:少阴司天,其客气的初至三气为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若太阳寒水之气胜,则病发颈项强、肩背臀热、头痛,甚则咐肿;若厥阴风木之气胜,则发为鼽嚏、耳聋、目瞑;若少阴热气胜,则发为少气、发热、血溢、疮疡、效喘。



少阴在泉的客胜:少阴在泉主后半年,其客气的四气为太阳寒水、五气为厥阴风木、终气为少阴君火。若太阳寒水之气胜,则发为腰尻股膝髀踹腑足病;若厥阴风木之气胜,风淫而土病,故病发瞀热以酸、咐肿不能久立;若少阴君火之气胜,与其主气太阳寒水之气相加,火淫下焦,则发为溲便变。在治法上,以成补之者,盖少阴在脏属心肾,心主火、肾主水、少阴热胜则伤阴,故以水昧之成以补阴;所以甘泻之者,甘为土味能补脾,脾土健运则能制水;所以以咸(酸)收之者(咸为酸之误),《素问-藏气法时论》日:“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气散逸,自伤其神,故以酸收敛其散逸之神气。


少阴司天的主胜:少阴司天主上半年,上半年主气的初气为厥阴风木、二气为少阴君火、三气为少刚相火。若君相二火之气胜,则有心热烦躁;若厥阴风木之气胜,则有胁痛支满。








少阴在泉的主胜:少阴在泉主下半年,下半年主气的四气为太阴湿土、五气为阳明燥金、终气为太阳寒水,三者皆为阴邪,阴胜则君火受制,故发为厥气上逆、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阳明燥金之气乘于厥阴,则病发于珐胁;阴邪有余,则魄汗不藏、四逆而起(魄汗者,阴汗也;四逆者,厥冷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日:“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在治法上,其泻以甘、其补以成。盖火性烈,甘可缓,故言泻;火欲软,而成能顺其气而软之,故为补。








太阴司天的客胜:太阴司天主上半年,太阴为湿土,湿土之客气加于主气木火之上,若湿土之气胜于上,外则手面跗肿、内则呼吸气喘。








太阴在泉的客胜:太阴在泉主下半年,太阴为湿土,湿土之客气胜,若客于太阴之经,则足痿下重;若客于内,则便溲不时;若客于下焦,则发为濡泻、为肿、隐曲之疾(隐曲者,前阴也,谓隐藏委曲之处)。故在治法上,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盖脾土欲缓,甘可顺其气而缓之,故为补为缓;土性湿,苦可反其性而燥之,故为泻。








太阴司天的主胜:太阴司天主上半年,其主气的初至三气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若厥阴风木之气胜而伤脾土,则发为胸腹满;若少阴少阳火热之气胜而伤肺金,则发为食已而瞀,《灵枢·经脉篇》曰:“肺的是动病,甚则变两手而瞀’’,瞀者,术痛不仁之意。








太阴在泉的主胜:太阴在泉主后半年,其主气的四至终气为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若寒湿之气胜,则发为寒气逆满;若寒水之气上乘脾土,则发为饮食不下;若寒湿下注,则发为疝。故在治法上,其泻以苦者,困苦能燥湿;其补以甘者,因甘能缓脾。








少阳司天的客胜:少阳司天主上半年,而上半年客气的初至三气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少阴少阳火热之气胜,在外发为丹胗、丹嫖、疮疡,在上发为头痛、喉痹、耳聋、血溢,在内与湿合而为呕逆、瘛从。








少阳在泉的客胜:少阳在泉主下半年,下半年客气的四至终气为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而主气的四至终气为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若太阴湿土之气胜而伤及太阳经气,则腰腹痛而反恶寒;若湿胜于上致肺之气化不利,则溺白(尿浊);若湿胜于下而脾土自伤,则下由(白痢)。在治法上,以咸补之,以威软之。盖火性太过则刚燥,咸为水味能补阴以济过甚之火,火得水济则刚燥者软、过甚者平,故为补、为软;所以以甘泻之者,盖心苦缓,而甘能缓,故为泻。








少阳司天的主胜:少阳司天主上半年,而上半年的主气为火热之气和风木之气,客主二火相助则火气更盛,盛则炎上而伤肺,故病发为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二火之气发于外,则有平热,盖少阴少阳二经皆循于手。








少阳在泉的主胜:少阳在泉之气主下半年,而下半年主气的四至终气为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此三气皆属阴气,阴盛格阳,则发为少阴、少阳自病,故有热反上行而客于心的心痛发热;若太阴自病,则发为格叶-而呕。故在治法上,其泻以甘、其补以成。盖火性烈,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言泻;火欲软,咸则顺其性而软之,故言补。








阳明司天:阳明燥金之客气加于木火主气之上.金临火位,火克金,客不胜主,故无客主之胜可言。燥金之气内余,火热之气又上炎,灼伤肺金,故发为效衄、嗌塞、心膈中热。








阳明在泉的客胜:阳明在泉主下半年,阳明燥金属清肃之气,而在泉属下,故清肃之气动于下,则发为少腹坚满而数便泻。在治法上,以酸补之者,酸可滋肝水之阴以制过亢之阳;以辛泻之者,辛能散,散其肝木上逆之气以达疏泄之性,故言泻;以苦泄之者,苦能泄火,泄其上炎之火以解肺金为火所刑。








阳叫在泉的主胜:阳明在泉主下半年,而下半年的主气为土金水,三者属寒湿清凉之阴气,与其在泉之阳明客气的阴气相合,则阴至盛。若阴盛于下,则发为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骛溏;若阴寒上乘,则发为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故在治法上,其泻以辛、其补以酸。盖金性敛,而辛可反其性而散之,故为泻,取其辛温能散寒凉之意;金欲收,酸可顺其性而收之,敞为补,取其酸能收敛肺气上逆之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太阳司天的客胜:太阳司天,太阳属寒水之气,主上半年,寒水之客气加木火主气之上,水能胜火。若寒气盛于上,则发为腹中利、感寒则数、出清涕。








太阳在泉:太阳在泉主下半年,下半年的主气为土金水,皆为阴气;下年的客气为火金水,客主皆为金水之阴气,而且水能克火,故只言金水而不言火;又金水同气,故也不言克主之胜。重阴之气盛,则发为寒复内余而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其部位皆属太阳之经筋所在。放在治法上,因太阳在腑属膀胱,膀胱主藏津液,阴阳互根,津液立足则阳气资生有源,而津液之来源义赖于阳气的开发,今太阳之阳气为寒邪所遏而失开发之权,致使津液来源和膀胱所藏之津液不足,所以以苦补之、以苦坚之。盖津液属阴,而苦味也属阴,以苦坚补其不足之阴津。所以以咸泻之者,盖成为水味,水性就下,故性属就下之药物以泻寒水之邪。所以以辛润之者,盖辛能散,一散寒水之邪,二开太阳之阳气,阳气宣发则腠理开、津液通。








太阳司天的主胜:太阳司天主上半年,上半年主气为木火之气,寒水之客加于木火之主,火因寒覆,阳气欲外达,则发为喉嗌中鸣。在治法上,其泻以咸、其补以苦。盖咸可泻其寒水之邪以解寒覆,苦可清其火热之邪以补耗伤之阴。








表32为三阴三阳六气胜复的发病及其治法。此胜复之发病内容,若乍看《内经》原文,胜气与复气似无多大区别。但若详析,二者的发病是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就我们所理解,胜气是本气之淫胜;复气是本气先有所郁而后借得令之机对其所胜之气进行报复。所以,二者相同之处为均属本气之盛,而相异之处在于:胜气为本气过盛而淫胜于外、内、上、中、下等处;复气为本气得令而乘其所胜之脏,或侮其所不胜之脏。例如:








厥阴之胜:厥阴之胜谓风气盛,厥阴在脏为肝,肝术胜则可乘牌土,风为阳邪又可化热,风性善行数变可淫于上中下,故其发病可有耳鸣、头眩、愦愦欲吐……鬲咽不通等症。在治法上,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盖甘可益土、清可平木、苦可清其热邪、辛可散其风邪、酸可收敛其上逆之风气:,厥阴之复:内应肝气,肝邪实则少腹坚满;肝主筋膜,其气急,故病发里急暴痛;肝邪乘胃并上凌于心致阳气泄,故发为厥心痛、汗发;脾受肝伤,则呕吐、饮食不入、人而复出;风气淫胜,则筋骨掉眩;风胜而金来承制,则于足清厥。在治法上,治以酸寒者,酸可补肝阴之体以敛其上逆之风气;寒可清,木能生火,木盛则火炎,故以寒清之。佐以甘辛者,甘能补脾并可缓肝,辛能益肺以制肝术。以酸泻之者,其义同胜。








少阴之胜:少阴在脏属心肾,心主火、肾主水,火为热在上、水为寒在下,若火热淫胜干上,则发为心下热、善饥(热则消谷善饥);若寒气淫胜于下,则脐下反动、腹满痛、溏泄;若寒气上逆,则呕逆;若上下俱病,则烦躁;若火热下迫,则传为赤沃(赤为红、沃为水,小便红赤、大便血水)。在治法上,治以辛寒者,辛可宣散肺气以散寒水之邪,寒可清其火热;佐以苦成者,苦能泄火,成能益水以制火;以甘泻之者,甘可益脾以制在下寒水之邪,逆其性则为泻。








少阴之复:少阴本热而标寒,若心火盛而乘肺金,则发为烦躁、鼽嚏、嗌燥、咳、皮肤痛、暴瘖、心痛郁冒不知人、渴而欲饮、附肿、隔肠(小肠)不便、哕噫、少气骨痿、师胗疮疡、痈疽痤痔、鼻渊;若标寒之气盛于下,则少腹绞痛;标本并发,寒热互作,则分注时止(寒则注,热则止)、洒淅恶寒、振傈谵妄、寒已而热。故在治法上,治以咸寒者,咸益水而能济火,寒可清热;佐以苦辛者,苦能泄热,辛可宣发肺气以降上逆之火;以甘泻之者,心苦缓,甘性缓,以甘反其性而缓之,故言泻;以酸收之者,酸为木味,酸性敛,可收敛上逆之火气以归原;以苦发之者,苦可发其内郁之热;以咸软之者,火性刚燥,咸性软,成人肾;肾主水,水阴上济,则刚燥自平,故言软:,








太阴之胜:太阴之胜谓湿邪盛,湿邪外盛则遏阻火热而内郁,凝阻血脉,故发为疮疡;火热流散于外,则病发脑胁(术火同气);火盛则心自病,故心痛;。热格于上,则头痛、喉痹、项强;湿气盛于中,则胃满、饮发于中;寒湿迫于下焦,则少腹.满、腰睢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胫肘肿;湿盛于上,则头重、肘肿于上;风火之气留于巅顶,传于阳明,则痛留顶、互引眉问;湿邪留于下而热生,则足温。故在治法上,治以咸热者,成能泻湿,热能燥湿;佐以平甘者,辛能散水湿之邪,甘补脾土以散水湿;以苦泻之者,苦能泄能燥,以消水湿。








太阴之复:太阴湿土之复,湿盛于上、中、下,故发为体重中满……窍泻无度诸症。故在治法上,治以苦热者,苦能燥湿、热能胜湿;佐以酸辛者,酸能制土、半能散湿温寒;以苫泻之者,脾苦湿,而苦性燥,故为泻;所以燥之泻之者,燥能胜湿、泻能利水。








少阳之胜:少阳之胜谓火气盛,火性热,若火热客于上下而又伤阴,则可发为烦心……下沃赤白诸症。故在治法上,治法辛寒者,辛可宣肺以降水气而制火,寒能清火;佐以甘咸者,甘能清热,咸能益水以制火,以甘泻之者,其义同少阴之胜治。








少阳之复:少阳火气之复,火盛可乘肺金,则发为惊瘛咳衄、心热烦躁、咳而血泄;火淫表里,则便数憎风;厥气上行,则面如浮尘、目乃喟瘛;火气内发,在上则口糜,在中则呕逆,在下则血溢血泄;少阳主枢,可表里出人,故发而为疟、恶寒鼓傈、寒极反热;火热灼伤肺胃之津,则嗌络焦槁、渴饮水浆;热在心脾,则色变黄赤;热伤气眦,则少气脉萎;热郁三焦,水道不通,则化而为水,传为删肿。在治法上,与少阴之复同。








阳明之胜:阳明之胜谓金邪盛,金气清肃,若清发于中,则肝术受制,故左脑胁痛、痴疝;清气盛于上,则胸中不便、嗌塞而咳;清气盛于下,则溏泄。在治法上,治以酸温者,酸能收,肺气并益肝木,温可胜其清凉;佐以辛甘者,辛能宣发肺气并疏散其肝木之气,甘可缓肝木之急;以苦泄之者,苦从火化以泄燥金之实。








阳明之复:阳明燥金之复谓清气来复,金胜则克木,故病发肱胁、善太息、头痛、惊骇筋挛;清气在中,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在治法上,治以辛温者,辛可宣发肺气并疏散月十术,温可胜清;佐以苦甘者,苦从火化以制金,木被金乘则以甘缓其肝木之急;以苦泄之、以苦下之者,苦能开燥结以通实邢;以酸补之者,木受金制,故以酸补其肝体。








太阳之胜:太阳之胜谓水邪盛,太阳本寒而标热。若寒客血脉,则发为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头项囱顶脯户巾痛、目如脱;若寒客于表,则皮肤否肿;若寒邪人里,则腹满食减;若寒邪人胃而上侵心火,则心痛;若寒客太阳之经,则阴中乃疡、隐曲不得、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若寒人下焦,则濡泻;若阴寒盛于下而格阳于上,则热反上行;若寒热相搏,则发为痔疟。在治法上,水胜则火衰,其治以甘热者,甘可益土以制水,热能胜寒;其佐以辛酸者,辛温可散寒邪之实,酸可收敛耗散之心阳;所以以咸泻之者,盖肾欲坚,成能软其坚,故为泻。








太阳之复:太阳寒水之复,寒气淫胜,若心胃生寒,则胸中不利、心痛否满、食减;若寒气上冲心肺,则发为唾出清水、哕噫、善忘善悲;若厥气上行,则头痛、时眩仆;若寒客于太阳之经,则腰睢反痛、屈伸不便;若寒客厥阴之经,则少腹控睾,引腰脊。在治法上,治以成热者,成能制水、热能制寒;佐以甘辛者,甘可益土以制水,辛温可散寒水之气;以苦坚之者,盖太阳膀胱与少阴肾相表里,肾阴欲坚,故用苦以坚之。








表33为六十年运气病治表,其所列内容是我们根据愫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有关部分进行归纳组合而成,它包括各年运气的总发病和六气分步的发病及其用药原则。表中所列各症及其治法也散见于前面表29-32,或者说本表所列诸症及其治法是前而几个表的概括。因此,对本表所列病症及其治法就不拟再作解释。表中卯酉、丑未、巳亥各年没有运的发病和辰戌、卯酉、寅申各年没有分步的第五步(五气)的发病,盖前者为运和气均属不及的同气相得,后者为六气客主相合的平和之气,故此两类情况一般发病者较少。








对运气病症治药的浅识








运气病症的治药,在《内经》中,只提到治法而兀具体方药,后世医家对此也很少补缺,这样就使以后的读者无所遵循和借鉴。为此,在这里我们除列出并解析明·彭用光《体仁汇编》中有关运气病症的十六个治方外,还结合我们临证体会也提出一些这方而的方药应用.一并供读者参考。








(一)对《体仁汇编》中运气方药与治症的解析








《体仁汇编》中有关运气病症的治方共十六个,其中属运的十个、气的六个,见表34。这些方药均有它应用的具体条件和适应证,例如:








苍术汤用于六壬年的木运太过而脾胃受邪之症。因此,在方药的组成中用甘淡平的白茯苓、辛苦温的厚朴,苦甘温的白术、辛温的草果、辛苦温的苍术等健脾燥湿药为主,以扶脾土;并合辛苦温的青皮疏肝破气,以抑肝术太过,盖取其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故从用药性昧和配伍法则来看,也符合愫问-藏气法时论》所提的“肝苦急,急食苦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的治则。煎服时用姜枣者,生姜可祛秽浊,大枣以建中和营,也符合辛散甘缓之意。所以食前服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因其病所偏下,故应食前服,以直达病所。








麦门冬汤用于六戊年火运太过的肺金受热之症:,所以,在组成方药中主要用甘苦寒的麦门冬、甘寒的桑白皮、辛淡甘寒的竹叶以清热,用辛温的半夏以降上逆之气,用甘温的人参、甘平的甘草益脾以生肺金。至于其中的白芷、紫苑、钟乳粉,其性均温;有甘温益气、止咳平喘作用,也有反佐以调寒热之意,读者可斟酌选择。煎服中加生姜以宣散肺气、加大枣以补中;所以食远服者,以其病在上,故应饭后服为宜。该方从组成的药物性味来看,尚不完全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提出的治则,但从治病来看还是可以选用的。








附子山茱萸汤用于六申年土运太过的肾经受湿之症。所以,在方中用大辛大热的附片、辛温的丁香以温肾壮阳而除寒湿,用酸温的山茱萸以滋补肝肾,用酸平的乌梅、辛温的肉豆蔻以涩肠止泻,用辛温的藿香、半夏以化湿燥湿,用酸温的木瓜和胃化湿、舒经活络。合而有温阳祛寒、和胃化湿止泻之功。煎服法的用意同上。








牛膝木瓜汤用于六庚年金运太过而肝木受邪之症。方中用苦酸平的牛膝、甘辛温的杜仲、甘平的枸杞子、辛甘平的菟丝子、酸苦微寒的芍药补肝柔肝、益精髓以强筋骨,用甘温的天麻、苦温的黄松节、酸温的木瓜祛风舒筋以镇痉止痛,用甘温的炙甘草以缓急。合而为补肝柔肝以止痉、益精补肾以强筋骨之剂。其煎服法的用意也同上。从组成药物性昧的配伍上看,也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的“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醴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治则。








川连茯苓汤用于六丙年水运太过邪害心火之症。方中用苫寒的连、苓清心热、治便血,用甘苦寒的麦门冬、甘温的炙甘草补益阴津以清热,用甘淡平的茯苓、苦辛温的远志以宁心,用甘寒的车前子、甘淡寒的通草、甘谈的茯苓利水以清热,用辛温的半夏降逆以平喘。合而为益阴清热、利水燥湿、宁心安神之剂。煎服法的用意也同上。故从该方用药的性昧配伍看,尚有“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和“以甘泻之(甘可益土以制水)”之意。








苁蓉牛膝汤用于六丁年木运不及肝为燥热所伤之症。方中用甘酸咸温的内苁蓉以壮肾阳,取其虚则补其母之意,用酸苦微寒的芍药、甘微温的熟地、甘辛苦温的当归以养血补血、柔肝止痛,用苦酸平的牛膝、酸温的木瓜舒筋活络以缓拘急,用甘温的炙甘草、辛温的生姜以温中,用酸平的乌梅以涩肠止泻,用甘成湿的鹿角屑,内可生精髓强筋骨以治筋痿脚软、外可散热消肿以治疮疡。故本方基本上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出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的治则,以咸泻肾水则取其“实则泻其子”之意。








黄芪茯神汤治癸年火运不及而心虚挟寒之症。方中用甘酸平的枣仁以养肝宁心,用苦平的柴胡以疏肝解郁,二者均属肝经之药,取其木能生火之意;用甘微温的黄芪补气,用甘平的茯神、苦辛温的远志以宁心安神,合而为补肝宁心之剂。煎服法的用意基本同上方。








白术厚朴汤治六己年土运不及脾虚为风冷所伤之症。方中用苦甘温的白术健脾燥湿、辛温的半夏以燥胜湿、辛微温的藿香以化湿浊、辛苦温的厚朴行气、辛苦温的青皮疏肝破气以消胀满,用辛甘温的桂心温通阳气以散寒温,用甘温的炙甘草、苦温的炮姜以温中散寒,合而为温中行气、健脾燥湿之剂。煎服法的含义也同上。故从本方药物性味的配伍上看,也符合<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的治则。








紫苑汤用于六乙年金运不及肺金为热所伤之症。方中用什寒的桑白皮、甘淡寒的地骨皮以清热凉血、泻肺平喘,用苦温的杏仁、辛苦温的紫苑茸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用甘微苦微温的人参、甘微温的黄芪、甘温的炙甘草以补气生津,用辛温的白芷发表祛风以止痛,合而为清泻肺热、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补气生津之方剂。煎服法的用意也同上方。从药物性味的配伍看,尚符合“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之意。








五味子汤用于六辛年水运不及肾气虚为湿所伤之症。方中用大辛大热的附片、辛甘微温的巴戟天、甘成温的鹿茸温补肾5日以胜寒湿,用酸温的…萸肉、甘微章温的杜仲补肝肾以壮筋骨,用酸温的五味子、甘微温的熟地以滋补阴血,加盐少许引药下行以达病所,合而为壮肾阳以胜寒湿、滋肾精以强筋骨之剂。








静顺汤治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的病症。方巾以大辛大热的附予、干姜以胜寒湿,用甘淡平的白状苓以渗湿,用辛甘微湿的防风以祛风发表、胜湿消疮,用苦酸平的牛膝和酸温之水瓜以补肝肾强腰脊、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日{苦酸平的诃子以涩肠止痢,用甘温的炙甘草以缓急和中,合而为甘温以平水、酸苦以补火之方剂。从药物性昧的配伍法则上看,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寒湿淫胜的治则。其煎服法的内容及其含义也同上。








审平汤用于卯酉之岁阳明刮天少阴在泉的病症。盖少阴热气为阳明清凉之气遏郁于内,形成热盛伤阴、寒热交争之症,故方中用甘苦火寒之天门冬、酸苦微寒的芍药、甘平的生甘草养阴敛阴以清热解毒,用酸涩微温的山茱萸以滋补肝肾之阴,用苦辛温的远志以宁心开窍,用辛温之紫檀香以散清凉之气;又精气生于中,故方中用辛温之生姜、苦甘温的白术健脾和胃以生精散津,且生姜又有宣散肺气以降津液之功。合而为养阴清热、宁心开窍、散寒解郁之剂。从药物性昧的配伍法则上看,符合俅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病症的治则“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煎服的内容及其含义也同上方。








升明汤用于寅中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之病症。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木火同气,火盛则伤阴,故方中用甘酸平之枣仁养敛肝阴、宁心安神,用辛苦温之青皮和辛温之檀香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用辛温之半夏、生姜和甘温之炙甘草以降逆止呕和中,用甘寒之车前子利小便使火热之气从涉便出,合而为养肝宁心、理气止痛、和中止呕乏剂。煎服法内容及其含义同上方。








备化汤用于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之病症。,太阴湿土之气与太阳寒水之气相合,寒湿阴盛,故方中用大辛大热的附子以热胜寒,用酸温之木瓜、苦酸平之牛膝以化湿、舒筋活络、强壮腰膝,用甘淡平之茯苓以渗湿;用甘微温之熟地、甘酸微温之覆盆子滋补肝肾之阴以资阳胜寒,用辛温之生姜合甘平之甘草辛甘化阳以散寒湿并调和诸药,合而为祛寒湿、利筋骨、强腰膝之方剂。在药物性味的配伍法则上,基本上符合《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太阴司天湿气淫胜病症的治则:“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煎服法的含义同上。








正阳汤用于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之病症。少阴司天,热气在上,故方中用苦咸寒的白薇和甘苦咸寒的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火热迫肺,肺气上逆而作喘,故方中又用苦辛戚微温的旋覆花和甘寒的桑白皮泻肺行水、消痰平喘;热盛则伤阴,故用酸苦微寒的芍药和甘温的炙甘草酸甘化阴而柔筋以缓关节之固;又用辛温之川芎和甘辛苦温的当归行气活血以止痛,辛温之生姜以宣散肺气。合而为养阴清热、泻火解毒、泻肺平喘之剂。其药物性味的配伍法则也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热燥淫胜所致病症的治则:“热淫所胜,平以威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其煎服法的内容及其含义也同上方。








敷和汤用于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的病症。厥阴司天,少阳在泉,一为风木之气,一为火气,均为客气,故其所发病症多为热证,其症与该方下所附的治症其本符合。若以症对方似不甚符合,同时与<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风火淫胜病症的治则也不尽符合。但少阳为畏火之气,厥阴为风温之气,二者均喜温而恶凉,若以此特性来看,该方用药之性昧多属温,尚有使热者温之之意。如此分析是否合理,读者可进一步推敲。其煎服的内容及其含义同上。








以上就是我们对《体仁汇编》运气病症治方的初步分析。从分析中看出,在十六个治方中,绝大部分方药与其所附的病证是相符合的,也与愫问·藏气法时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运气病征的治则相符合。但其中也有个别方药与其病证不符,或者与以上所说的经文中提的治则不甚符合。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认识所限。另外,在这十六个方药中,一般地说对复气病证反映的较少。至于六个气病治方的煎服法中,尚有许多加减用药,它主要是根据六气分步的客主加临不同而进行加减的,这里不拟再一一作解。应该指出,只用一个基础方来治疗复杂的岁气之病本已显得不足,而用该方加上一、两昧药去治疗分步的客主加临之病症,就更显得不足了。








(二)对运气病证治药的一些临证体验








运气发病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五运有太过、不及,其发病有本脏之病、他脏之病和复气之病,六气有客气,主气和左右问气,其发病有司天之气的发病、有在泉之气的发病、有分步的客胜之病和主胜之病,.还有客主相合的客主加临之病,又有间气所临方位之病症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由于我国地区辽阔,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以及各个人的体质不同,故上述运气病症则各有相异,在一个地区或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就各不相同。例如同为风气淫胜之岁,西北方多病风寒,东南方多病风热;高者病寒,下者病热;有些人可不发病,有些人则发病;有些人发为风寒证,有些人发为风热证;有些发为虚证,有些则发为实证,有些发为虚寒证,有些发为虚热证,有些发为寒实证,有些发为实热证;有些表现为经络之症,有些表现为脏腑之症;有些表现为局部之症,有些表现为全身性而涉及到许多经络和脏腑之症,等等。正由于这些病症的广泛而复杂,加之在《内经》中对这些病症只有治法而未提出具体方药,故在选用方药上就难以做到用一个方药来治疗一个复杂之病症。因此,在临证时我们就可以选用多方并进行一定的加减,随证治之,以做到张仲景所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法。据此,我们将《内经》中有关运气所发病证进行分类综合,然后按主要病证,同时参考愫问·藏气法时论》、《问·至真要大论》所提出的运气病汪治药性味的配伍原则,再结合我们的一些临证体验,进行了选方。现将我们所综合的运气病证和所选用的治方及其药味的加减应用,一并分列于表35、表36,并略加解析。








表35包括了五运太过不及的发病及其所选用的方药。表中所列病症即前面表29中的病症,是根据愫问·气交变大论》、愫问·五常政大论》中有关五运太过与不及的病症归纳而成。表中所列主方是用治于主症、多症,而辅方则是辅助主方以治兼症少数之症。现就方药的组成、主治、药物分量和煎服法等,一一作解析于下:








(l)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方为泻肝补脾之剂,主治肠鸣、腹痛、泄泻、泻毕腹痛等症,其病机主要是肝术乘脾、脾失运化。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该方来主治水运太过脾受克制而出现的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等,方中的芍药以泻肝木、防风散肝胜湿、陈皮理气和中、白术补牌健运,以其泻肝木以解脾之受制、补脾气以抑肝之横逆,肝木平、脾气健,则诸症消。该方药物性味之配伍也符合愫问·藏气法时论》所提出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治则。方中各药物用量及煎服治,可取白芍6克、防风9克、陈皮6克、白术I5克.,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服。








(2)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方,为少阳病主方。盖少阳属火主胆,与厥阴风木之肝相表里,肝为体而胆为用,肝胆二病可互治,故可借用本方来治疗水运太过所引起的善怒、眩晕、胁痛等症,即治胆火以泻肝木之实,取其“实则泻其子”之意。原方可去党参之甘平加桂枝之辛温+以散风邪;去黄芩之苦寒加伏苓之淡渗,以分清浊而止泄;去大枣之甘腻加牡蛎之成平,以潜过亢之肝阳而解眩晕、胁痛等。其所用药物性昧的配伍也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肝苫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则。本方应用时,可酌取柴胡24克、茯苓12克、桂枝9克、半夏9克、生姜9克、生甘草9克、生牡蛎12克,水煎去滓,再重煎服。








(3)麦门冬汤是俭匮要略》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并脉证中的一个治方,原主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用以止逆下气。这里我们借用本方治疗火运太过肺金受邪之咳喘、咯血、嗌干、痰壅等肺为热迫而肺气上逆之证,方中麦门冬、党参、什草、大枣养胃润肺益气,胃气得养则能生津,以达“培土生金”、气阴两长,则火邪自敛。此处所以去粳米者,以防逗留热邪;加竹茹、蜂蜜者,一清脉络之热以止血,一润肺补中以图后;方中半夏本为辛燥之品,不宜于火热之症,而此处不去半夏者是取其有降逆之功,盖肺以降为顺,降之即补之之意。方中各药昧之分量可酌取麦门冬2l克、半夏9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竹茹30克、蜂蜜30克,水煎两次去滓,人蜜搅匀,分两次食后服。








火运太过之病症除用以上麦门冬汤外,我们还选列了小柴胡汤加味。因为小柴胡汤原治少阳证,而少阳属火,在《伤寒论》中谓:“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它与此处之症有符合之处。按症中有泄泻,应去黄芩加茯苓,而此处并未去黄芩又加葛根者,以其为中热泄泻,属于挟热下利,在《伤寒论》中谓:“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取其黄芩和葛根均能治热利之意;方中所以不去半夏又加瓜蒌者,取其半夏有除满之功,正如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中用半夏一样;又加瓜蒌,取其开胸中郁热之力;加山栀,以清火邪。本方药物之州量,可酌取柴胡24克、半夏9克、全瓜婪18克、党参9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4枚、生山栀6克、葛根24克,煎服法与上而所述的小柴胡汤相同。








(4)肾着汤原名甘草干姜苓术汤,为金匮要略》中治肾着之方。其病之发生是由于身劳汗出、衣裹冷湿而久久得之,症见有“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些病症均属于肾受寒湿之邪,着而不去,以致形成肾着之病,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本方米治疗土运太过致肾经受湿之证。表中所列病症虽与原方主治之症不尽相符,但二者之病因均属寒湿之邪为害,取其“异病同治”之法。方中又加猪苓、泽泻者,以增强利水湿之功,并有分清浊以止溏泻之效。方中药物用量,可取炙甘草6克、白术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水煎二次分服。








金运太过,月十木受制不舒,则症见表中所列的胁满痛引少腹、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等,这些病症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的原方及其主治等,上面我们已有所述。至于其加减应用,我们仍本着伤寒论》98条小柴胡汤下的加减法之理。但其中加瓜蒌者,因有胸痛引背,取其“瓜蒌薅白白酒汤”治胸背痛之意,并非“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之意;同样,我们于本方中加入桂枝者,因桂枝辛温能散风邪,以治目赤、眦疡等风邪所伤之症,并非“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之意。以上加减后之方药的性味配伍法则也符合愫问·藏气法时论》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的治则。方中的药物用量,可取柴胡24克、桂枝9克、白芍9克、干姜6克、五昧子9克、甘草9克、全瓜蒌18克、牛牡蛎12克,煎服法与前面所述的小柴胡汤相同。








(5)八味汤(丸)原名金匮肾气丸,出于经匮婴略》。原方主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的肾气微弱之证,而肾气微弱之证的临床表现不仅限于上症,而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主要借用本方来治疗金运太过肺金亢而不能敷布津液于下,致使肾气微弱,出现尻阴股膝髀端箭足病痛,取其其症多位下肢,为肾所主之意。方中药物共八昧,其分最可取熟地(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附片3克、肉桂3克,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食前服。








(6)茯苓叫逆汤为《伤寒论》方,原方主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即治疗汗下后阴阳两虚、水火不济之烦躁症。今水运太过,邪害心火,出现身热烦心、躁悸等心肾不相济之证,故可用该方治疗,用附子、干姜、炙甘草以挟阳,茯苓利水,党参益气。方中药物用最可取茯苓18克、党参3克、附片3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服。








(7)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原主治阳虚水泛的心下悸、头眩、身月罔动、振振欲擗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等。这里我们借用本方治疗水运太过的腹大胫肿、咳喘、腹满、肠鸣、溏泄等水湿阻滞阳气和水胜侮土之证。方中的药物加减,我们仍遵《/寒论》原方的加减法,即:气逆而咳者,加干姜细辛五昧;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但因水邪过盛,尚有腹大胫肿水气之症,所以我们又于原方中加入防己、木通,以增强利水之功。各药味之性昧配伍,符合《素问·藏气法时论》中的“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治则。方中各药的用量,可取生姜9克、茯苓9克、白术6克、附片3克、于姜6克、细辛3克、五昧子6克、防己9克、木通3克,水煎二次,兑匀后分两次饭前服。








(8)乌梅汤(丸)方也出白《伤寒论》,原方一般认为主治蛔厥证,后世又有人认为属厥阴病的总方。笔者曾尝试,儿厥阴病提纲中所列出之症,本方均可治之。另外,用本方治疗疮疡,也常获效。据此,我们借用本方来治疗木运不及以致燥(清气)乃盛行火气所复的寒热借杂之症,如中清、胜胁小腹痛、肠鸣、溏泄、寒热疮疡、痤痹痈肿、咳嗽等。本方药物共十昧,寒热并用,性味也较多,与愫问·藏气法时论》中所提出的肝、脾、肺、心等病所要求的治药之性昧配伍原则基本相符。本方药物之用量,可酌取乌梅15枚(大者)、细辛3克、干姜5克、黄连8克、附片3克、当归2克、蜀椒2克、桂枝3克、党参3克、黄柏3克,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服(煎前乌梅先醋泡一宿)。








(9)桂枝人参汤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两见,一治表证误下,里虚挟表热而利下不止;一治胸痹,胁下逆抢心。办下气逆冲胸),此二者,皆属阳虚阴盛之证。故可借用该方来治疗火运不及心虚挟寒的上则胸中痛、胁支满痛、膺背肩胛问痛,中则饮食不进,下则腹痛、溏泄等阳虚阴盛之证,盖本方有补中复阳、温中通阳以散阴邪之功。本方在伤寒论》中叫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并加重甘草用量;在淦匮要略》中,叫人参汤,也是理中汤加桂枝。但在现行的《金匮要略讲义》中也叫人参汤,其中却只有理中汤药味而无桂枝,从主治的胁下逆抢心之症来推猜,方药中应加桂枝为妥,此以张仲景治气上冲逆用桂枝之范例可见。方药的分量为桂枝12克、党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熊服时桂枝应后下,盖后下少煎则气薄,有速行于上之功。








(10)桂枝加附子汤方见于《伤寒论》,原主治汗多于外、津亏于内,阳不足以煦、阴不足以濡的四肢微急而难以屈伸者。今火运不及寒乃盛行,故症见腰背相引而痛、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的阳气虚弱不能濡养筋脉之证和痉挛痿痹、足不任身等土气来复之证,这些病症多属太阳经气为寒湿所侵之阳虚证候,尚无阴津亏损之证。故可借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又去芍药之阴以防助阴邪之弊,再加茯苓、白术渗湿燥湿以利阳气之司化。方中药物之用量,取桂枝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附片3克、茯苓9克、白术9克、大枣4枚,水煎服。








(1 1)理中汤(丸)方出于《伤寒论》,原方主治霍乱寒多不用水者,有温中补虚、止呕止利之功。今借用本方可治疗因土运不及,风木来乘,寒水侮之,而发为寒中、飧泄、霍乱、腹痛等中焦虚寒之证。其药物的用量和煎服法为党参、白术、下姜、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服后倾刻,喝稀粥,以助药力,仿《内经》谓:“浆粥入胃,泻乃止”之法。








土运不及之病症除用以上理中汤(丸)主治外,还可用真武汤和逍遥散作为辅方来治疗。真武汤的来处与主治等均如上述,此处可借用该方治岁土不及,寒水之气损伤阳气,致筋肉失去阳气之煦养而出现筋肉喟疫之症,其药物所用分量和煎服法仍遵上面真武汤中所述,只是用其原方,不再去白芍(9克)。








(12)逍遥散方,出于《和剂局方》,原方主治肝郁胁痛、头痛目眩、食少等症,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今用本方来治疗土运不及肝气横逆的善怒、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食少失昧等肝郁脾急之证。该方药物性味的配伍法则也符合愫问·藏气法时论》中“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的治则。方中药味之用量为柴胡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6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煨姜和薄荷少许,水煎服。








(13)百合同金汤列于惬方集解》,为赵蕺庵之方。原方主治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证。此处为金运不及,炎火乃行,症见喘咳、肩背瞀重、鼽嚏等肺的阴虚内热之证,放也可用本方主治。方中用百合、麦门冬、元参、二地润肺生津、滋阴清热,当归、芍药益阴养血,桔梗、贝母开提肺气、化痰止咳平喘,生甘草清热、调和,合为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剂。各药之分量可酌情而定。若出现鼻衄等火气上逆之症者,也可选用麦门冬汤加竹茹方,其药物组成和使用分量见上面火运太过之主治方。








(14)葛根黄芩黄连汤系《伤寒论》方。原方主治表证误下,遂挟热下利之证;后世也有用治身热而下注赤痢者。这里,我们选用本方治疗金运不及火邪乘肺,而下迫大肠的血便注下和火邪上行的头脑户囱项疼痛之症;若下血过多者,可加阿胶9克,取其《金匮要略》中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之意。方中各药用量,可取葛根24克,黄芩、黄连、甘草各6克。煎服时,应先煎葛根,去上沫,再人诸药,水煎两次去滓,兑匀,分两次服。








(15)甘露饮也出于《和剂局方》,原方主治口臭、喉疮和吐衄齿龈出血等胃中湿热上蒸之证。今选用本方治疗金运不及,火气上炎的口疮等症。盖热与火同气,只是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而已。方用茵陈、黄芩清利湿热,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以补之,枇杷叶、枳壳之降以顺之,盖胃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备药之分量,可取二冬、二地各12克,枇杷叶3克、黄花5克、枳壳6克:石斛6克、茵陈9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16)附子理中汤(丸)即理中汤加附子,出自《伤寒论》,该方已于上面土运不及中有所叙述。张仲景在理中汤(丸)方的加减法中言:“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3克)。”后世依此法来治疗脾肾阳虚的腹泻症时,常不去白术而仍加附子,故称其谓“附子理中汤”。今用本方冶疗水运不及而湿土太过病症中的腹满、身重、濡泄等太阴湿土过盛之症,取其理中汤为太阴病的主方之意,再加附子以治寒疡流水、清厥足痿等阳虚之症。从本方的药物性味配伍上看,也基本符合愫问·藏气法时论》中“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的治则。








水运不及除用附子理中汤主治外,还可选用真武汤加防己、木通和八味汤(丸)加牡蛎作为辅方。前者用以治疗水运不及、湿土太过、而湿阻气机的跗肿之证;但若有啁瘛者,则为阳气不养筋肉之放,可不加防己、木通。后者用以治疗水运不及,肾阴不足,而阳无以化生的腰骨痛发、帼踹股膝不便、脚下痛、筋骨并辟、目视畹眈等阴阳两虚之证。以上两方及其加昧,于上面金运水运太过中已有所述,这里不再重复作解,此处所以加牡蛎(9克)者,取其有益水精之功以治目视疏吭等症。若有风木之气来复,则外而肌肉疹发(风疹)者,可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内而厢中、痛于心腹者,可用小建中汤治疗。








以上是就表35中所选用的主方与辅方,一一加以解释。下而我们就表36中所选用的治方,按岁气之分段再逐个地加以解释。








表36所列内容为六气司天在泉以及分步的客主加临的发病及其治方。表中每对地支纪年代表十年,如辰成之纪则包括了壬辰、壬戌、戊辰、戊戌、甲辰、甲戌、庚辰、庚戌、‘阿辰、丙戌共十年。岁气是代表司天之气和在泉之气,如太阳副天,则太阴在泉;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客主加临是指每年因岁气而定的六步之客气加临于主气。表中之方药有总的治方,又有分步的治方,总治方为十年总症之治方,分步治方用于因分步不同而症异之加减用方,如辰戌之岁的总治方是理中汤加赤石脂,而韧气之病症与十年之总病症有所不同,故可改用防风通圣散主治,等等。








辰戌之纪,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太阳寒水之气与太阴湿土之气相合,故病发寒湿、肌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等。诸症多属太阴病症,盖太阴脾主肌肉和四肢、主运化、主统血,所以,用太阴病主方理中汤(丸)来主治。该方的药物组成及其分量等,均于上而土运不及病症的治方中已有所述,若有溢于下者,可于本方加竹茹9至15克,以清脉络之热;若血溢于下者,可加赤石脂12至24克以固之。如此,从原方和所加的药物性昧的配伍上看,基础上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提山的“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治则。








辰戌之纪的初气为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风火同气,故其所发病症为病温,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皆属风热之症,所以用防风通圣散以解表通里、疏风清热。该方曾主治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以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谗语、斑疹等,故此处选用本方来治疗风热肿毒之证。方中用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泻热于后阴,栀子、‘滑石泻热于前阴,桔梗、石膏、黄芩、连翘以清肺胃之热,当Jf、川芎、芍药和血以祛风,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从而达到表解里清,则身热、头痛、肌腠疮疡等症自消。方中药物性味的配伍法则尚符合《问·至真要大论》中“火淫所胜,平以酸玲,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的风火淫胜病症治则。方中各药分量可取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芍药、苍术、栀子、大黄、芒硝各I.5克,桔梗、黄芩、石膏各3克,甘草6克,滑石9克,水煎服。








二气为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火热为清凉之气所遏,则病发为气郁中满,故可用栀子豉汤主治。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原主治热扰胸中的心中懊侬症。二者表现虽不尽相同,但其病机皆属热郁所致,故可用同一方来治疗。方中药物用量,可取生山栀6克、淡豆豉12克,煎服时应先煎栀子,后人豆豉。








三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少阳相火,也是火为寒水之气所遏,故有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等,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可用寒热并用的乌梅汤(丸)来主治,其药物性昧的配伍法则也基本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火淫于内,治以成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的寒火淫胜病症之治则。方中各药之分量已如前进。








四气为厥阴风木加太阴湿土,木可克土,故病发大热少气、注下赤白等风热和湿热之症。所以,可借用治疗热痢、下重的白头翁汤主治,以清热平肝止痢,况且该方在伤寒论中本属厥阴病方,方中的白头翁清热凉血、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秦皮清热燥湿凉肝以止痢。各药味之分量,可取白头翁6克,黄连、黄柏、秦皮各9克,用一般煎服法。若偏湿,以致太阴脾为湿困,不能转输水谷之精气而发为肌足萎者,则改用理中汤(丸)主治,取其理中汤(丸)为太阴病主方之意,该方已如前述。五气与六气,在经文中未提出具体病症,故均未选方。








卯酉之纪,阳明司天少阴在泉。阳明燥气与少阴热气相合,则灼阴耗津,故病发为咳、嗌塞、寒热发、振傈、癃闽等燥热之证。而猪苓汤在《伤寒论》中…治阳明病的“肪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的津伤和水热内蓄之证;一治少阴病的“咳而呕渴,心烦不眠者”的阴虚兼水热互结之证;二者皆属津伤阴亏之燥热证。因此,这里可借用本方来治疗。方巾的阿胶育阴利水,二苓和泽泻淡渗利水,滑石去热,水利热清则诸症可消,盖本病为水热互结于里,致使小便癃闭,水上犯肺则咳,燥热上逆则嗌塞,水热互结于里致膀膀三焦腠理毫毛之气化不行而发为寒热振傈。,方中各药味之分量可按等分取用,即各取9克,用一般煎服法,阿胶烊化。








卯酉之纪的初气客气太阴湿土加临主气厥阴风木,主克客(术克土)。风为阳邪,湿为阴邪,故病发为热与湿结之症,如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呕、小便黄赤,甚则淋等脾肾湿热之证。所以,本证也可用猪苓汤主治,以育阴利水、清利湿热。但本证中的鼽衄一症非猪苓汤所能治者,可另选麦门冬汤加竹茹治之。川猪苓汤治疗本证时的药物用量及煎服法仍同上。








二气为二火相加,火热淫胜,则病多疫疠,可酌选黄连解毒汤主治。黄连解毒汤出于<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由黄连、黄芩、黄帕、栀子四味药物所组成,其药性皆属苦寒之品,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邪,有泻火解毒之功。各药物之应用分量为黄连9克,黄芩、黄柏、栀子各6克,水煎服。








三气为阳明燥盒加临少阳相火,阳明清凉之气与少阳火气相台,则病发寒热。寒热往来原为少阳之主症,而少阳病之主方为小柴胡汤,故此处可借用小柴胡汤主治。小柴胡汤原方出处、药物组成及其应用分量、功用主治和煎服法等均于上面火运太过治方中已有所述。








四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四气又属岁半之后,而岁半后之主气(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故形成火热之气被寒湿之阴邪遏郁于内,因而发为暴仆、振傈、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心痛、痈肿、疮疡、疟寒、骨痿、血便等寒热错杂之证,所以这里也可选用寒热药物并用的乌梅汤(丸)主治,盖乌梅汤(丸)为厥阴病之总方,而厥阴病证也属寒热错杂之证。该方具体药物组成等,也于上面木运不及治方中已有所述。








五气为厥刚风木加临阳明燥金,秋行春令,则气和。








六气(终气)为少阴热气加临太阳寒水,冬令反得温热之气,故病温,可酌选麻杏石甘汤等方。该方出于《伤寒论》,主治表无大热,邪热壅肺,汗山而喘之证。后世人又用此方治温病初起,以其药物之组成为辛凉解表之剂。方中麻黄与石膏相合以清宣肺中之郁热,杏仁降肺气以定喘,甘草和中,合而为清热宣肺定喘之方。各药昧之用量为麻黄12克、杏仁5克、甘草6克、生石膏24克,先煎麻黄去上沫,人诸药再煎,…次温服。如有其他温病之症者,可选用其他温病治方。








寅申之纪,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少阳为火气,厥阴为风气,风火同气。火气淫胜,则寒水来复,风热之气在外,寒水之气在内,故病发外有疮疡,内有寒中、泄满;寒热相争,则发寒热疟泻、聋瞑、呕吐;寒湿之气上乘,则上怫肿色变,此可用小柴胡汤去党参、黄芩加防风、黄连、茯苓主治。小柴胡汤方于上面木运太过治方中已有所述,这里所以去党参、黄芩者,因其有寒中、泄满之症;加防风9克、黄连5克者,以治疮疡,一取荆防败毒散中用防风之意,一取“诸痛痛疮,皆属于心”之意,加茯苓12克者,取其淡渗利水、分别清浊以止泄之意。其药物性味之配伍法则与愫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苦发之”的风火淫胜病症之治则基本相符合。








寅申之纪的初气为客气少阴君火加临主气厥阴风木,也属木火同气,故发为病温的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疮疡等风火淫胜之证,可用厥阴病总方乌梅汤(丸)主治。该方于上面木运不及治方中已有所述,其组成药物性昧之配伍基本符合素问·至真要火论》中风热淫胜的治则“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二气为太阴湿土加临少阴君火,二者虽属母子关系,但非同气,故病发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愤脓疮等火热之邪为阴湿所遏而郁干内之证,可用防风通圣散主治。该方于辰成之纪的初气治方中已有所述,其药物性味之配伍也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湿热淫胜病症之治则“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三气的客主皆少阳相火,故病发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喉痹、目赤、渴等,可用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主治。该方于上面术运太过治方中已有所述,这里所以加栀子6克、连翘9克者,因其有热中、血溢、脓疡、鼽衄之故;去党参加桂枝9克者,盖耳聋、目赤,为少阳中风之证,故加桂枝以散风邪;因其口渴,故去半夏之燥加花粉12克以清热生津;去党参、生姜、大枣加干姜6克、五味子9克者,是根据伤寒论》巾该方的加减法,以治其咳;加桔梗9克者,开提肺气以治喉痹;加牡蛎12克者,以其少阳病多为火邪致病,用牡蛎以益阴潜阳,取其牡蛎为海水之精之意。其方药之性昧配伍尚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火气淫胜之治则“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四气为阳明燥金加临太阴湿土,阳明清凉之气与太阴湿气相合,均属阴邪,放有病满身重,可用太阴病的主方理中汤主治:其中又加辛热的附子3克者,以辛散温、以热胜寒;加淡渗之茯苓1 2克及渗湿。理中汤原方于上而土运不及治方中已有所述。








五气为太阳寒水加临阳明煤金,秋冬之交行闭藏之冬令,气门乃闭,宜周密以避寒邪,调养适度,则可不发病。








六气(终气)为厥阴风木加临太用寒水,厥阴为春木之气,太阳为冬寒之气,今冬令遇春发之气,则发而不藏,故病发关闭不禁、阳气不藏,肾气不藏而上乘,则心痛、咳,可用参附汤主治G参附汤出于(征体内要》,原方主治阳气暴脱之证,常用治于肾阳暴脱,有回阳益气救脱之功。今用本方治疗阳气不藏而关闭不禁,以其二阴为肾所主,肾阳虚则开合无力而出现关闭不禁之症;肾阳虚则肾阴上乘于心肺,出现心痛、咳逆之症。该方药物之用量,可取党参30克、附片9克,开水煎服。








丑未之纪,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太阴湿土之气与太阳寒水之气相合,故病发寒湿、腹满、身膜愤、附中、否逆、寒厥、拘急等症,可有太阴病主方理中汤(丸)加桂枝即桂枝人参汤(见《伤寒论》168条)主治。桂牧人参汤温中上焦之m,以散中上焦之阴邪;再加附子温下焦之阳,以散下焦之阴邪;加茯苓,以增强渗湿利水之功。如此,上中下三焦之阳气复,则寒湿之阴邪自散,请症自消。桂枝人参汤的组成药物及其应用分量等,于火运不及治方中已有所述,另加附片3克、获苓12克。此药物性昧之配伍法则也基本符台愫问.至真要大论中“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的寒湿淫胜之治则。








丑未之纪的初气为厥阴风木相加,风为阳邪,风胜则燥,故病发为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等筋络失养之证,可用治疗“中风”的主方桂枝汤主治。桂枝汤原方于火运不及治方中已有所述,这里又加防风9克者,以增强祛风之力;加栝蒌根9克、葛根12克者,以清热生律而濡养筋脉、舒通经络;加竹茹30克者,清脉络之热以止血溢。其药物性味之配伍,符合素问·至真要火论》中有关风气淫胜病症的治则“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二气为少阴热气相加,故有湿疠大行,可酌选黄连解毒汤(见卯酉之纪的二气治方)等方主治。








三气为太阴湿土加临少阳相火,又遇太阴湿土之气司天,湿气过盛则火熄,故病发为身重、肘肿、胸腹满等太阴湿病。所以,此处可用太阴病之主方理中汤(见土运不及病症主方)加茯苓12克主治。








叫气为少阳相火加临太阴湿土,而后半年又有在泉之太阳寒水主气,故病发有腠理热、血暴溢、疟、胸腹满热、肿胀、肘肿等寒湿热症和寒热交争之证。其所用治方,若偏于热者,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止血;若偏于寒湿者,则用胃苓汤,以除湿消满胀。竹叶石膏汤原出《伤寒论》,主治病后元气受伤、津液不足、兼有余热之证,有生津益气、清热养阴之功,我们也常用本方治疗阴虚高热之证,故此处可借用本方治疗本气病症之偏热者,其药物分量,可取竹茹30克、生石膏48克、半夏9克、麦门冬18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先煮前六味,去滓后纳粳米,米熟汤成,去米内服。胃苓汤即平胃散与五苓散仝方,原出<。溪心渤,原方主治中暑伤湿、停饮披食、腹痛泄泻等症,有消胀行水之功,故此处借用本方治疗本气病症之偏寒湿者,其药量可取厚朴9克、苍术1 2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猪苓6克、泽泻6克、白术6克、茯苓12克、肉桂3克,水煎服。








五气为阳明燥金相加,阳明燥金为清凉之气,阳明又主肌肉,故有寒气及体、病发皮腠之症,可用伤寒病表证之主方麻黄汤主治。麻黄汤原出《伤寒论,主治恶寒、无汗、脉浮紧之伤寒表证,其药物分量可取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先煎麻黄去沫,再纳诸药水煎去滓温服。该方药物性昧之配伍,基本上符合<问·至真要大论》中“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的燥气淫胜的治则。








六气(终气)为太阳寒水相加,寒水之气过盛,则病发关节禁同、腰睢痛等寒凝经脉之证,故可用治疗寒湿淫胜之方麻黄加术汤主治。麻黄汤于上面已有所述,再加白术12克以燥内湿。








子午之纪,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少阴为热气在上,故上发为咳喘、血益、鼽嚏、目赤、眦疡、嗌干、肿上;阳明清气在下,故下发为血泄、寒厥;寒热交争于中,故发为心痛,腰痛、腹大。所以,在治疗上若病在上者,可选用治火逆上气之方麦门冬汤(见火运太过)主治;若病在中下者,可选用寒热并用、中下兼顾的乌梅汤(丸)(见木运不及)主治,盖乌梅汤(丸)为厥阴主方,而厥阴风术与少阴君火为母子关系,属于同气,故子病也可以从母来治。该方药物性味的配伍法则也基本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的燥湿淫胜之治则。








子午之纪的初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上半年又为少阴热气司天所主,故病发有关节禁固、腰睢痛等寒邪所致的太阳之症,又有中外疮疡等少阴热气所致之症,均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黄连主治。荆防败毒散出于(馕生众妙方》,原方主治疮疡初起。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祛风散风胜湿,柴胡疏散热邪,前胡降气行痰,桔梗、茯苓宣肺化痰,枳壳与川芎以行气血,生姜与薄荷以散寒热;加入清心火之黄连,以增强治疮疡之效,取其“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意。该方中之药味多属辛温解表之品,可兼治太阳寒邪为病之关节禁固、腰睢痛等。其药物性味之配伍也基本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于内,治以半凉,佐以苦甘_,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的风寒淫胜病症之治则。各药昧之用量,可取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各5克,甘草2克,黄连3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二气为厥阴风木加临少阴君火,风火同气,风火上炎则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热气下注则病淋,可选用清泻少阳三焦相火郁而为病的主方小柴胡汤主治,以清风火之淫胜。小柴胡汤原方已于上而木运太过和火运太过治方中均有所述,这里又去党参加桂枝9克者,以其风火不宜补而宜以辛散之;去半夏加全瓜蒌1 8克者,因其热郁于上,宜去半夏之燥而加瓜蒌之甘寒以清散郁热;去大枣加生牡蛎1 2克者,因风火之病不宜甘腻,故去大枣之甘而加益阴潜阳之牡蛎以镇之;加茯苓12克者,以利水通淋。如此加减,在方药性昧的配伍上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苦发之”的风热淫胜病症之治则。








三气为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二火相加,故病发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等,可选用清泻少阳三焦之火邪为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见木运太过和火运太过病症之治方)主治。这里所以去党参加桂枝9克者,因其目赤为风邪,加桂枝以散之;去黄芩加芍药9克者,盖气厥心痛为寒气凝结所致,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以开阴结;去党参、生姜、大枣加干姜6克、五味子9克,以止咳逆,取其张仲景治咳之加减惯例;去大枣加生牡蛎1 2克者,以益阴潜阳以制火邪。方中的药物及其加减后的药物性味的配伍也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关火热淫胜之治则。








四气为太阴湿土相加,太阴湿土之气于时为长夏,长夏多湿热交燕,故病发有寒热、嗌干、黄疽、鼽衄、饮发等湿热之证。太阴为至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阳热阴寒,故病有寒热;湿热内蕴致津液不能上输,则嗌干;热气上蒸,热为血迫,则发鼽衄;湿停于中,则饮发,故用太阴病主方理中汤(见土运不及治方)主治。这里又加茵陈9克者,以除湿清热退黄,也属我们常用以治阴黄之方;加竹茹I5至30克,清脉络之热,以止衄;加茯苓12克健脾渗湿,以治饮发。其药物性昧之配伍也基本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湿气淫胜之治则。








五气为少阳相火加临阳明燥金,若火气与清凉之气相济则可无病;若火气偏盛则发病温,此时可酌选麻杏石甘汤(见卯酉之纪的六气治方)等方主治。








六气(终气)为阳明燥气加临太阳寒水,阳明燥气与太阳寒气,皆属阴邪,火为阴寒所遏而郁于内,则上而为肿、喘咳,甚则血溢;寒邪侵于外,则病生皮腠,内合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故本证可用治疗火逆上气之麦门冬汤加竹茹(见火运太过病症之主方)主治,以止逆下气,兼清脉络之热眦止血溢;这里又加杏仁6克,可降逆气以治上肿。其中病生皮腠,内合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为阳明清气乘于肝木的肝经有寒之症,应另选暖肝煎(见(憬岳全书)主治,以温肝散寒,方中各药味之用量可取当归9克、枸杞子9克、小曲香6克、肉桂6克、沉香3克、台乌6克、茯苓9克、生姜6克,水煎服。








巳亥之纪,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厥阴风木司天为在上,故风病行于上;少阳火气在泉为在下,放热病行于下;风火相交,故胜复形于中。因此,上中下三焦皆病,故可选清泻少阳三焦火邪之小柴胡汤(见木运太过和火运太过之治方)主治。








巳亥之纪的初气为阳叫燥金加临厥阴风木,金旺则伤肝木,金为西方秋凉之气,而肝木位人体的右侧,故病发右胁下寒,可用上述暖肝煎(见上面子午之纪终气治方)主治,以温肝散寒。








二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少阴君火,太阳寒水之客气属外,少阴君火之主气属内,故病发热中,可用外解寒邪、内清烦躁的大青龙汤主治。该方出于《伤寒论》太阳篇第三十八条,原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的寒邪实于表、热郁于里的烦躁证。此证与本气所发病症之病机和病症皆有相似之处,故可用同一方主治。方中各药用量,可取麻黄18克、桂枝6克、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生石膏24克,先煎麻黄去上沫,纳诸药水煎去滓,一次服。








三气为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风火同气,但由于是客生主,故病发为泣出、耳鸣、掉眩等母病。母实则泻其子,所以仍选用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见木运太过和火运太过之治方)主治。这里所以去党参加桂枝9克者,因实证不宜补,而风邪又宜辛散;去火枣加牡蛎12克者,因风性宜疏不宜甘腻,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又宜镇潜;又另加栀子6克者,以其有清火之效;加白芍9克者,以收敛上亢之风邢。这样,加减后各药物性昧之配伍符合愫问·至真要大论》中“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火淫于内,治以成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的风火淫胜之治则。 








四气为少阴君火加临太阳湿土,少阴君火之热与太阴湿土之湿相合,郁而为黄疸、肘肿等症,故可用治黄疸之方茵陈五苓散主治:,该方出于俭匮要略》黄疸病证篇,方巾茵陈清热利湿以退黄,用五苓散方行水利湿以消肿。其药味之分量,可取茵陈9克、猪苓6克、泽泻9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桂枝3克,水煎服。








五气为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太阴为湿邢,阳明为清凉之气,二者为寒湿之阴邪,故病发寒气及体,可选用治疗寒湿之邪的麻黄加术汤(见上面丑未之纪的五气、六气治方)主治。








六气(终气)为少阳相火加临太阳寒水,少阳火气主夏令,太阳寒水主冬令,今冬行夏令之气,致阳气不藏而津液外泄,故发湿疠,可酌选泻火解毒的黄连解毒汤(见上而卯酉之纪的二气治方)等方主治。








关于运气相合所致病症之治方,可参考以上表中所列运病和气病的治方,酌加选用,此外不再另列选方。








上面我们就五运六气分述了五行、干支、五运、六气、运气相合和运气的临证应用六个部分的内容。鉴于目前这方面的书籍很少,其所见者或引经据典进行归纳作解,由于文字和涵义较为古奥,使读者仍难理解;或内容和叙述虽较浅显,但仍不甚详解,特别是实际应用方而还显不足。为此,本书在论述过程中尽量采用现代语词和一些新的表达形式进行阐述,并对运气相合的气候分析、运气发病的临证治方、五行和运气的生克关系等方面作了较多的补缺。总之,在书写过程中,我们主观上,力求资料详尽而浅显易懂,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文章来自帝神算命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精彩推荐
紫微斗数富贵层次,紫微斗数怎么看富贵

紫微斗数富贵层次,紫微斗数怎么看富贵

紫微斗数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占卜学术,通过计算个人生辰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富贵层次。在紫微斗数中,人们相信命运是可以被预测和改变的,而富贵层次是其中一个关键方面。下面我们将逐步探讨紫微斗数如何判断富贵层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算命综合
天机太阴在命宫,命宫坐太阴天机极高的命格

天机太阴在命宫,命宫坐太阴天机极高的命格

天机太阴在命宫,命宫坐太阴天机极高的命格,意味着该命格具有非凡的前途和潜力。太阴代表了阴柔的一面,象征着智慧、敏感和直觉力;而天机则代表着推测、预测和计划的能力。当这两颗重要的星体同时出现在命宫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能量,为人们的命运带来深远的影响。

算命综合
几种罕见的命格,赫赫有名的十大命格

几种罕见的命格,赫赫有名的十大命格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命格的解读,二一些比较罕见的命格则是指那些在命理学中较为少见、但又充满魅力的人生命运类型。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而神秘的十大命格。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算命综合
花园十二宫如何查询,花园十二宫如何查法

花园十二宫如何查询,花园十二宫如何查法

花园十二宫是一种常用于占星学里的工具,用来研究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健康状况等。查询花园十二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轨迹。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下面让我们一步一步来探讨如何准确地查询花园十二宫。

算命综合
太阳化禄在命宫,太阳化禄到底有多厉害

太阳化禄在命宫,太阳化禄到底有多厉害

太阳化禄在命宫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太阳代表着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点,而禄则代表着财富、地位和声望。当太阳化禄出现在命宫时,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算命综合
夫妻宫与身夫宫的区别,夫妻宫里面有身宫是什么意思

夫妻宫与身夫宫的区别,夫妻宫里面有身宫是什么意思

夫妻宫和身夫宫是命理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结婚与自身的状况。虽然它们之间有些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算命综合
查自己的天干地支,八字的天干地支怎么看

查自己的天干地支,八字的天干地支怎么看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老的纪年法,被广泛用于命理学和卜算中。了解自己的天干地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命运和运势。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查自己的天干地支,并通过八字命盘解析,帮助您了解自己的八字命运。

算命综合
怎么查自己的命宫,如何查自己的命宫主星

怎么查自己的命宫,如何查自己的命宫主星

怎样查自己的命宫主星是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在占星学中,命宫主星被认为是个人性格与命运的重要指示器。通过了解自己的命宫主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力。以下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你查找自己的命宫主星。

算命综合
命宫起什么作用,命宫在命理中的作用

命宫起什么作用,命宫在命理中的作用

命宫起什么作用,命宫在命理中的作用是一个有关于星座学与占星术中的概念。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时间和地点,在他们的出生图中有12个不同的宫位。其中,命宫是十二宫的第一宫,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算命综合
算命免费生辰八字婚姻,生辰八字查询算姻缘

算命免费生辰八字婚姻,生辰八字查询算姻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通过生辰八字来推算自己的姻缘。生辰八字是通过出生年、月、日、时四个要素得出的一种命理学方法,据说能够揭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婚姻关系等。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算命综合

星座运势

双子座
  • 今日
  • 明日
  • 本周
  • 本月
  • 本年
今日运势慎行
整体趋势稍显劣势,一度陷入负面情绪圈中,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烦恼。建议放松心情,多和好友或家人...[详情]
双子座
双子座
5月22日-6月21日
查看详解
2000年
    1月
      1日
        ? 相濡以沫
        双子女
        白羊男

        免费八字算命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算命

                在线查询

                属鼠的人性格
                • 属鼠的人性格
                • 属牛的人性格
                • 属虎的人性格
                • 属兔的人性格
                • 属龙的人性格
                • 属蛇的人性格
                • 属马的人性格
                • 属羊的人性格
                • 属猴的人性格
                • 属鸡的人性格
                • 属狗的人性格
                • 属猪的人性格
                属鼠女
                • 属鼠女
                • 属牛女
                • 属虎女
                • 属兔女
                • 属龙女
                • 属蛇女
                • 属马女
                • 属羊女
                • 属猴女
                • 属鸡女
                • 属狗女
                • 属猪女
                属鼠男
                • 属鼠男
                • 属牛男
                • 属虎男
                • 属兔男
                • 属龙男
                • 属蛇男
                • 属马男
                • 属羊男
                • 属猴男
                • 属鸡男
                • 属狗男
                • 属猪男
                A型血
                • A型血
                • B型血
                • AB型血
                • O型血
                A型血女
                • A型血女
                • B型血女
                • AB型血女
                • O型血女
                A型血男
                • A型血男
                • B型血男
                • AB型血男
                • O型血男
                由字脸型
                • 由字脸型
                • 甲字脸型
                • 申字脸型
                • 田字脸型
                • 同字脸型
                • 王字脸型
                • 圆字脸型
                • 目字脸型
                • 用字脸型
                • 风字脸型
                • 国字脸
                • 长型脸
                • 扁型脸
                • 梯型脸
                • 菱型脸
                • 倒三角脸型
                • 瓜子脸
                • 三角型脸
                • 圆型脸
                眉毛有痣
                • 眉毛有痣
                • 眼角有痣
                • 下巴有痣
                • 肩膀有痣
                • 耳朵有痣
                • 鼻子有痣
                • 手心有痣
                • 脚底有痣
                • 胸口有痣
                • 嘴角有痣
                • 脖子有痣
                婚姻线
                • 婚姻线
                • 事业线
                • 智慧线
                • 生命线
                • 财运线
                • 成功线
                • 上进线
                • 障碍线
                • 健康线
                • 影响线
                • 活力线
                • 烦恼线
                • 纵欲线
                • 宠爱线
                • 创作线
                • 希望线
                • 努力线
                • 不测线
                • 人缘线

                免费八字起名

                双字:李商隐
                • 单字:李白
                • 双字:李商隐
                • 叠字:李明明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起名
                        2000年
                          1月
                            1日
                              0时
                                大师解名